必須關注中國集裝箱貨運量變化 |
添加時間:2015-08-10 |
在中國大宗散貨的貨運量出現大幅度減少的同時,中國集裝箱貨運量也出現小幅下滑,雖然后者的下降幅度遠比前者來的小,但德魯里認為后者也同樣值得關注,因為通常情況下,中國的增速就意味著世界的增速。 自從中國加入WTO成為國際分工的一員后,中國集裝箱貨運輸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如今中國集裝箱貨運量占全球的份額與本世紀初期相比,幾乎實現了翻番。把中國香港包括在內,中國的集裝箱貨運量約占全球貨運量的30%。 德魯里還表示,港口吞吐量與經濟的增長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可以通過研究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來推測中國港口吞吐量的發展趨勢。此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依舊預測2015、2016年中國GDP增速保持6.8%和6.3%不變。雖然這仍然是其他絕大多數國家難以企及的增長速度,但是德魯里卻反而唱衰中國經濟以及全球集裝箱貨運量。 由于中國港口數據有限的對外透明度,外界很難得知中國集裝箱進出口狀況的真實面貌,但如果按WTO的商品貿易數據來進行推測,中國集裝箱進口量約占全球的40%至50%之間。 如果這里假定這是一個比較準確、客觀的數據,再以此為依據梳理,就會發現中國集裝箱進口量增速要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去年為例,德魯里預測的中國集裝箱進口量增速只有1.6%,而出口量增速卻達到9.1%,因此總的貨運量的增速還能維持在5.6%不變。 根據WTO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6個月中國的商品進口量下降15.5%,而出口量出現1個百分點的上漲。而未來的情況也并不樂觀。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采購經理指數(PMI)未來很難一直維持在50以上,意味著制造業與其子行業的的不斷萎縮。通過對中國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6月采購經濟人指數是49.4,而7月指數下降到了48.2,這是15個月以來最快的指數下降速度,也是自2014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 在內需不振的背景下,德魯里將今年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從5.8%下調至4.9%,這也意味增量由此將減少185萬TEU,這個數字是2014年全球集裝箱貨運量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