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保稅港區二期開關運營 |
添加時間:2014-03-26 |
21個集裝箱、雜貨泊位全部享受保稅港區政策 日前,隨著裝載貨物的集裝箱車輛緩緩從海關監管卡口駛出,青島保稅港區二期2.02平方公里封關區域正式開關運營。至此,保稅港區實際運營面積達到5.44平方公里,占規劃面積的57%,成為繼上海洋山、重慶兩路寸灘之后,運營面積全國第三的保稅港區。 經過近一年緊鑼密鼓的開發與建設,青島保稅港區二期即將進入實質運營,這是我省對外開放發展中的又一件喜事,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又增添了新的引擎,將為山東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 保稅港區二期的正式運營,使規劃中的21個集裝箱、雜貨泊位全部享受保稅港區政策,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南港區與北港區的互聯互通,必將有效集聚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推動青島港由“單一裝卸港”向“復合增值港”轉型,加速度釋放保稅港區綜合效應,輻射帶動區域各項事業發展。預計2012年,南港區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430萬標箱,同比增長204%。 據了解,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總規劃面積9.72平方公里,一期封關區域3.42平方公里已于2010年11月1日先期運營。自保稅港區一期投入運營以來,運營效果日益突出,實現了進出口總額、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國際中轉業務等各項指標的迅猛增長。截至目前,累計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超億噸,實現集裝箱吞吐量過千萬標箱,其中一季度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3011萬噸,同比增長26.57%,集裝箱吞吐量25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89%。18家國際知名航運公司與青島港簽訂中轉協議,2011年集裝箱中轉量突破100萬標箱,中轉箱量增幅達50%以上。據測算,僅此一項可為港口產生25億元的收益,為青島帶來近200億元的綜合經濟效益。臨港保稅倉儲業發展勢頭迅猛,臨港保稅倉儲能力愈加強大,2011年倉儲總面積達33萬平方米,出入庫貨運量超過全省總量的一半。吸引20多家國際航運巨頭在此設立區域性分撥中心。 目前,保稅港區特有的稅收政策優惠、進出境手續便捷、貿易管制寬松等政策功能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青島海關整體賦予分類通關、提前報關、無紙通關、24小時通關、分送集報、集約查驗等優惠政策,進出口拆拼箱、堆場延伸等新型業務不斷拓展,報關和查驗手續進一步簡化。實行口岸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海運直通模式,在全國率先開展“監管袋直通業務”試點和“出口拼箱”試點,實現空運、陸運、海運和鐵路運輸的無縫隙連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驗放”,通關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甚至更短。物流費用明顯下降,單個集裝箱物流成本下降50%左右。為外向型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利潤空間、拓展國際市場搭建了有力平臺。 青島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王懷岳說,青島保稅港區作為西海岸經濟新區的核心功能區,集聚了現有特殊經濟區域的所有優惠政策,對于青島發揮海洋資源優勢,繁榮港口經濟,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實現國際物流、國際中轉、國際貿易、港口功能的轉型升級,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港區實時政策為準) |